2023-04-17 01:03:29 来源 : 云南日报
4月15至5月19日,“紫气东来·陶醉上海”建水紫陶文旅宣传月系列活动登陆上海,让更多人见证千年紫陶的风姿华彩,感受新建水人对工艺的坚守和创新,体验千年紫陶“器物之美”与“文化精神之美”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润物无声。
在历史的年轮里,建水紫陶承载着泥与火的故事,相伴相生,阴刻阳填、无釉磨光……其独特的工艺让建水紫陶成功跻身中国“四大名陶”之列,紫陶烧制技艺也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资料图)
千年窑火不熄,是一场跨越时空、跨越地域的文化接力。穿越千年,紫陶新韵展万彩。
秉承“创新陶艺传承、挖掘紫陶文化、探索创新发展”宗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持续发力,积极探索紫陶非遗保护传承与创新利用,实现非遗保护制度化、体系化、常态化,真正让非遗“活”起来。
在匠人手中,古老的紫陶技艺不断改进并实现超越——省级非遗传承人、陶瓷工艺大师向炳成创新窑变烧制工艺,在紫陶装饰上独创绞泥彩填技术,开创建水紫陶工艺新格局;陶瓷工艺大师沈尊岐采用古法压制泥板技艺创作的“南湖红船”文创产品,获得不少年轻人喜爱;干活计工作室和什物工作室经过多年艺术实践,创作了吹鸡、银彩咖啡杯等不少陶艺作品,逐渐形成自己的制陶风格,为建水陶瓷带来新的气象与生机……
一方面,建水紫陶手艺人传承传统制作工艺,坚持传统手工拉坯、书画填刻、无釉磨光等工艺。另一方面,他们学习借鉴其他技艺,在器型、装饰、制作工序等方面锐意创新,让传统与创新交融,使建水紫陶百花园不断涌现更多技艺精湛的紫陶精品。
如今,通过“师徒制”“家族式”模式,以及企业和中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建水紫陶人才技能素质不断提升,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工艺美术专业职称评审制度有效促进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全方位融合。
建水县还创新保护方法,搭建区块链溯源认证系统,破解名家名作保护难的问题,实现建水紫陶可认证、可追溯。目前,全县建成省级非遗工坊2个、陶瓷类实训基地4个、建水紫陶艺术馆12个,培养建水紫陶烧制技艺传承人68人、评定工艺美术专业职称997人、获得人社部门技能认定陶瓷工职业技能资格人员2721 人,紫陶产业人才集群优势进一步显现。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在一代代手艺人的匠心传承下,建水紫陶保留了历史的厚重,焕发出新时代的夺目光彩。
去年6月11日,云南首个文旅数字藏品——建水紫陶“兽耳方尊”在线上成功发售,为数字赋能紫陶产业作出有益探索,实现了建水紫陶从“最土”到“最洋”的转变,让建水紫陶在年轻人追逐、热捧非遗传统文化中“破圈出道”,也打开了链接世界的新窗口。
技艺的传承创新,更为紫陶产业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建水县在研究紫陶发展历史沿革、厘清建水紫陶历史文脉基础上,重点突出紫陶文化与现代商业两大特点,先后开发建设了紫陶街、紫陶里、紫陶博物馆等,逐步形成“产供销、研学用”一体发展,“吃住行、游购娱”相互融合的城市地标和产业名片,探索出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非遗+旅游”深度融合的创新发展之路,逐步形成“以产促城、以城兴产”发展格局。
关键词: